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研究>详细内容

工作研究

牢牢把握“三个更加” 着力提高人大工作成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14 11:12:0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4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人大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牢牢把握“三个更加”,着力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效能,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更加妥善地处理各方关系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始终。要灵活运用监督法规定的各种监督方式,围绕党委的决策部署开展人大工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特别是监督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要通过法定程序,保证党的主张变为人民意志,保证决策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全力做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把监督与支持并重贯穿工作始终。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更是支持与促进的关系。因此,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开展监督时既要“理直气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更要“充分理解”,以支持的方式实施监督,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帮助和支持相关部门“对标找差”,促进其及时改进工作,实现人大监督目的、动机、效果的有机统一。 把正确处理上下级人大的关系贯穿工作始终。上下级人大之间存在法律上的监督、业务上的指导、工作上的联系。上下级人大之间“上下联动”开展监督工作,便于发挥人大监督的整体效应,形成“同频共振”的工作局面。作为地市级人大,既要高质量地完成省级人大交办、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加强对县区人大工作的指导,以提高县区人大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县区人大工作有效开展。 把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贯穿工作始终。要切实加强与代表的密切联系,拓宽联系代表的渠道,通过组织代表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为民、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为代表执行职务、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代表小组的指导联系力度,及时了解掌握代表活动情况,做到下情上达。定期走访联系代表,征求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意见,促进人大常委会不断改进工作。 更加重视对监督内容与监督方法的研究 选准监督题目。要紧扣中心、紧盯重点、紧贴民心,围绕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政府着力推进的工作及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事项开展监督,形成“步调一致、共谋发展”的合力。 用好监督方式。要结合监督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监督方法,不仅要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等各种“常规”监督形式,积极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同时还要运用刚性监督手段,如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增强人大监督的权威,保证人大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注重监督实效。实效性是监督工作生命之所在。所以,切不可搞“花拳绣腿”和“花架子工程”。对于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开展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要探索长效监督机制,跟踪监督落实情况。还要善于借助审计、舆论、纪检监察等力量,形成以人大监督为主、其它监督主体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人大监督实效的提高,推动问题的解决。 更加注重对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 创造学习培训的条件。要保证代表培训的专项经费,为代表培训提供“绿色通道”。把人大代表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制订届内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要建立代表培训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代表参加培训情况,把代表在任期内参加培训情况作为代表述职、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监督的重要内容,与代表评先评优结合,激励代表参加学习培训的内在动力。 丰富学习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代表自身素质与工作环境、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原则,选择合适的培训课题,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有效拓展代表履职的广度。 转化学习培训的成果。要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督促引导人大代表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人大代表要切实把学习培训的内容装进脑子里,落在行动上,转化为履职动力,转化为履职实践,有力助推本地区重点工作的开展。 (任言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