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研究>详细内容

工作研究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高评议工作实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30 08:57:12 浏览次数: 【字体:

 

    对“一府两院”的评议工作和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是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主要形式。评议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依法治国进程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它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强制力;而舆论和群众监督的优势在于公众性和社会性,其监督力度源于社会舆论声势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可以强化人大监督,有效弥补权力机关监督不力的问题。目前,舆论监督主要是报刊、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监督。但是,新闻媒体有关人大评议工作的报道,一般只局限于对评议情况作简单的报道。因此,很难扩大社会对人大工作评议的认可,也难达到人大对“一府两院”评议的真正效果。

        第一,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作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全面客观地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被评议单位和述职干部的意见、建议反馈到评议会上,是评议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人大常委会必须精心组织、做好准备工作,特别要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地生活和工作在一起,能够直接听取和了解群众的呼声。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大优势,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个优势,使评议调查更加深入、扎实。评议方案确定后,应及时通知各参评代表,并提出具体意见,要求代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时了解评议对象有关情况,同时要求参评代表要深入群众,直接听取群众的建议,实事求是地反映广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人大的评议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

        第二,要通过公示评议对象,设立意见箱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评议活动。

        人大是民主选举产生的,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实践证明,一切为了群众,是人大工作的灵魂所在;一切依靠群众,是人大工作的力量之源。因此,在人大评议活动中,要积极做好工作,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再者,人大评议的对象是“一府两院”及政府部门或者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其功过是非,人民群众心中自有一笔明白帐。只要发挥好了群众的监督作用,人大评议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大还可以根据群众的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或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小组,以便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从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扩大了影响面,为评议工作取得实效创造条件。

        第三,新闻媒体要深入地做好评议工作的宣传报道。

        新闻媒体除了做好评议会议报道外,还要根据评议工作的进程,分阶段有重点的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在评议准备阶段,就可以把评议对象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报道,以便让广大群众对评议对象有所了解,能够提供其准确的建议和意见。鉴于人大工作程序性强的特点,常委会还要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对评议工作的报道要严格把关审核,避免报道中出现差错。这样,就能使评议工作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要在评议会上设立公民旁听席,提高评议活动的透明度。

        设立公民旁听席不仅拉近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还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公民旁听评议会,一方面能够让群众及时了解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有利于增强代表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直接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带到评议会上来,督促被评议对象更好地找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整改的方向。

 

编辑:白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