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的思考
王杰
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努力提高会议质量,是强化人大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促进改革发展、保障和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科学确定会议议题,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前提。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议题,要充分体现常委会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工作已充分证明,会议议题确定得好,针对性强,会议就会开得富有成效,对本行政区的各项工作都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如果会议的议题确定得不好,脱离实际,缺乏民主,抓不住实质问题,常委会会议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议题,是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立足于“想全局、议大事、重根本、为长远”,坚持“少而精、求实效”的原则来确定会议议题。每年年初,先由各科室根据工作实际自报议题,经主任会议讨论后,分别征求党委、政府及对口联系部门、“两院”和兼职委员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主任会议初定,再提请常委会审议通过。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区大局,着眼党委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这两头,选准选好议题。使常委会与党委部署同向,与政府工作同步,与群众意愿同心。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议题,加强了对经济运行质量、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企业转制等情况的审议监督;围绕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情况,强化了对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情况,强化了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保护、动迁回迁等问题进行了审议监督。这样,既保证了会议质量,又树立人大权威形象,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素质,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基础。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议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常委会会议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重视自身建设,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基础。几年来,我们从制度建设抓起,从学习入手,坚持练内功、强素质、鼓实劲,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首先,建章立制。常委会重新制定完善了常委会工作制度、主任工作会议制度、学习制度以及机关各室工作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和办法。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机关工作逐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次,加强学习培训。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自身法律功底不深,工作起来“力”不从心的实际,自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狠抓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宪法、行政法等部分基本法和人大制度理论、人大工作基本知识等,提高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人大制度理论水平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为保证常委会会议的质量和效果奠定了基础。第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常委会结合市人大的要求,为每位常委会委员建立了履职档案,对委员学习培训,参与视察、调研,联系选民、提出代表建议等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检查,作为考察委员履职情况的依据。通过实践来看,履职记事制度切实起到了督促委员认真履行职责的作用,一些“老实”的委员开始积极参加常委会活动了,极个别不能胜任的委员主动辞去了委员职务。 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保证。要保证常委会的议事质量,大量工作都需要在会前进行,这对于提高会议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发挥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开好主任会议。在举行常委会例会之前的一个月时间召开主任会议,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安排部署会议的各项工作,并针对会议议题,对常委会有关工作部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两院提出具体要求,使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二是精心组织会前调研。我们认为,议题的调研是直接为会议审议服务的,针对性很强,必须下真功夫,实功夫,把要审议的议题调查研究透。调查的目的在于为常委会审议服务,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因此,调查组和调查人员应将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出事物的规律,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有了这样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就为高质量的审议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严把上会材料质量。人大常委会的会议材料是否有分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常委会会议的质量,所以,会前要指定素质较高的同志起草会议材料,并进行严格审查。对上会的材料,无论是调查报告、视察报告,还是审议意见、决议决定等,都力求言简意赅,事实清楚,分析透彻,观点鲜明,语言规范,文字流畅,切忌大量材料的堆砌、繁琐的流水账;切忌空洞无物的大话、空话。在审查常委会会议材料时,首先要在调查组、视察组内统一认识,集中全体参与检查、视察人员的意见和智慧,在此基础上送常委会分管领导审查,然后交主任会议讨论审定,最后上交常委会讨论;对于那些影响面较大的审议意见、决议、决定等,我们在会前邀请有关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小范围内讨论,通报常委会主任会议意图,征求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们的意见,以便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完善文件。这样,有利于达成共识,避免在常委会会议上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 把握会中审议环节,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关键。要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不仅需要练好会外基本功,更重要的是会内审议确有实效,近年来,我们通过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审议质量。一是遵循程序,依法审议。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基本前提是必须依法。首先,在程序上要依法。审议方式及表决办法等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其次,在审议时要用法。在审议有关工作报告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看其是否符合有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是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否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原则,认真审议。提高会议审议质量的关键是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质量。对于发言内容,我们突出以下两点,首先是审议发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认真准备,力戒无准备发言,要讲真话、实话。其次是审议发言应以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直言不讳。提出的意见建议,应该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三是集思广益,形成意见。审议意见是会议的结果,是常委会通过会议形式向“一府两院”的某一方面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监督意见。因此,必须观点鲜明,实事求是,便于操作和执行。要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以讨论的方式、协调的办法和必要的表决形式,集中与会人员的讨论意见,最后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综合各组成人员的多数意见,提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 加强会后跟踪督办,是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落脚点。抓好审议意见的办理和落实,是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落脚点。为了抓好会后的督办工作,在常委会会议结束后,我们及时将审议意见综合整理,以文件形式送交“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在这个环节,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对口检查督办。会后,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络,督促“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等,并将督办情况报告常委会主任会议。二是建立通报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对“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落实常委会会议精神的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通报,既严明了法律责任和纪律,又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三是定期“回头看”。区人大常委会对决议、决定、审议意见等办理落实情况采取“回头看”的方式,确保常委会审议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同时,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督办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督办实效。几年来,常委会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主任会议分别听取并审议了“一府两院”对人大审议意见和评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促进了“一府两院”加大落实审议意见和评议意见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
编辑:白武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