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研究>详细内容

工作研究

“四不两直”让人大监督更具刚性和实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0 16:03:03 浏览次数: 【字体: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媒体报道,自去年4月中旬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3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南京、无锡等6市直接检查,聚焦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实地察看137个单位和项目,查出具体问题87个,不少问题是检查组运用“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抽查而来的。动真格的检查,给一些地方政府震动颇大。

 

 

调研检查是地方组织法、监督法明确规定的法定义务,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履职形式。人大议事决策,不是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强音战胜弱音,而是要深入调研检查,真实了解社会实际,科学把握事物规律,避免知情浮于表面,履职与实际脱节。然而,个别地方人大常委会调研检查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通常采取“大兵团”式的调研检查,事先安排路线和走访地点,调研检查所见所闻常常是“亮点”和壮观场面,还有的满足于听汇报、看现场、开座谈会,会议室成“调研检查”的主要地点,听政府汇报的多,直接收集基层意见的少,明查的多,暗访的少。这样浮于表面、走马观花的调研检查,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人大履职的公信和形象。

 

 

“四不两直”方式,追求的不是兴师动众、轰轰烈烈的场面,而是客观真实地掌握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查缺补漏,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四不两直”的调研检查,不给被调研检查单位以“精心准备”时间,基层实情、现场实况,一切都可以原汁原味地呈现。直接深入一线和现场,对重点工作随机暗访、实地督查,到相关企业突袭暗访,不被检查单位的汇报、陪同等所影响,从而真正发现问题、找出症结。调研检查离真实近了,监督履职才有发言权和主动权,人大的监督才更具刚性和实效。同时,“四不两直”方式,还破解了基层单位为迎接调研检查加班加点编造资料的形式主义问题,有利于推动基层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基层干部从准备材料的务虚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真抓实干、服务基层群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作正确的调研,同样没有发言权。”提倡“四不两直”并不是否定人大调研检查的其他方式运用,否认以第二手资料或者间接性信息资料为调研检查对象。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工作力量不足情况下,人大调研检查大量依赖于“一府一委两院”的前期工作,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甚至专业分析,也大多由“一府一委两院”提供。提升调研检查的效用,关键在于坚持调研检查的独立性原则,强化调研检查的主体性、开放性和全面性。作为调研检查主体的人大要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确定调查视察内容,主动而不是被动地选择走访对象。要开门调研,注重点面结合、明察暗访、上下联动,把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结合起来,把集中统一调研检查和组织代表分散视察结合起来。要扩大调研检查的信息来源,注意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民意、资讯等各种信息资料,找准事物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符合真理、符合实际、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的真知灼见,以开放、包容和公正的立场和姿态,提升人大议事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