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期,并对全力办好民生工程作出具体安排。审议中,我市代表团的代表们纷纷围绕着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民生这一热门话题建言献策。 推进剩余棚户区改造,将德政工程进行到底 孔越代表认为,全省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不仅解决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问题,也对城市建设、社会和谐带来深远影响。但目前我市城市范围内工矿企业周边尚有10多片没有改造的棚户区,涉及居民20890户,这部分居民的生存矛盾日显突出。由于资金不足,我市推进剩余棚户区改造工作十分困难。 孔越建议,国家和省政府对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让棚改成果惠及全体棚户区居民。 增加公租房建设数量,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 国家住建部去年年底前发出的一项通知提出,今年将计划安排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而其中“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将偏重于公共租赁房项目”。针对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要完成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关广生代表提出了关于增加我省保障性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建设数量的建议。 关广生认为,全省城镇居民的工资总体收入偏低,中低收人人群仍占有很大比重,而工薪收入的老百姓大部分是买不起商品房的。此前保障房供给只局限于低收入家庭,使得大部分达不到购买经济适用房和租赁廉租房标准的城市居民,成为既无力购房、又无从享受保障房的“夹心层”公租房制度将住房保障范围大幅度增加,如果能进一步放宽申请标准,实际可以基本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为此,他希望省政府依据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具体情况,尽快确定加大公租房建设规模的具体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方案,以及督促各级政府执行的保证措施,使辽宁的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加快发展城乡养老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全省现有665万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5.4%,而且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如何适应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孔越、龚振福等代表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事业。二、加强城市养老设施建设,包括各种功能的为老服务设施,如养老、护理、休闲、理疗、康复、日间照料等,同时应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功能。三、研究出台我省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四、整合资源,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建议将原来闲置的敬老院改造成县区养老中心,面向社会开放,解决农村空巢、低保、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在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解决散居“五保”老人及其它类型困难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加强畜禽屠宰管理;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汪景洁代表认为,《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于去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由于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稽查力度不够,甚至部分稽查管理人员不作为,致使全省很多畜禽定点屠宰厂(点)出现注胶注水及私屠滥宰的现象。一批违法分子常年从事畜禽产品(特别是牛羊肉)注胶注水的私宰活动,对肉类产品供应和居民食用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汪景洁建议省政府加大对《辽宁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从源头上保障生鲜肉食品的安全。要在全省各畜禽屠宰厂(点)安装监控设备设施,实行监控管理制度,对违法行为严惩不怠;卫生、动检部门要对进入本省所有的鲜肉产品进行检疫,保证鲜肉产品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对屠宰加工的监督,加大市场稽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畜禽屠宰加工市场秩序,切实把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对那些向注胶注水和私屠滥宰业户通风报信、有包庇违法行为的执法人员,应当予以严厉惩处。
来源:本溪日报2011-1-24 编辑:白武新 |